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锦州KTV招聘网 > 锦州热点资讯 > 锦州学习/知识 >  第四句“夕阳西下”突然改变了节奏从六字句改为四字句从并列三个

第四句“夕阳西下”突然改变了节奏从六字句改为四字句从并列三个

2022-10-02 13:39:49 发布 浏览 477 次

第四句“夕阳西下”,突然改变了节奏,从六字句改为四字句,从并列三个意象改为一个意象的描述。这是整支曲子里最短的一句,短虽短,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夕阳本身是一景物,如同前三句中那九个一样,但它又有敷设底色的作用。犹如画家先画好一个个景物,然后再整理底色、统一调子,“夕阳西下”这一句将前三句里九个景物统一在黄昏的色调之中。同一片风景,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黄昏容易使人想到休息,想到回归,想到家人。就连幼儿也是这样,白天到别人家里玩得很高兴,一到黄昏就闹着回家了。再看《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当黄昏时分,那妇女看到鸡入窝了,太阳西沉了,羊牛放牧归来了,于是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的心情也就更深切了。黄昏,就这样强化了游子和思妇两方面的愁绪。

末尾这句“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原已若隐若现的游子。这是一个远离家乡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因为以上四句已很好地烘托了背景,所以诗人无须对断肠人再作描写,一句话六个字已足以把他的形象和心情表现出来。这“断肠人”是谁?可以理解为作者所看到的某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若作前一种理解,则更有画意,若作后一种理解,则更富诗情。我看是不必执着于一端的。

马致远有《东篱乐府》一卷(辑本),存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是保存作品最多的。这首〔越调·天净沙〕《秋思》则是其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篇。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散曲的格律不太严,更接近自然的语调而又宜于采用口语。衬字的广泛运用,也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而这支小令相对说来,在造语和造境两方面更接近诗歌,尤其接近唐人绝句。王国维的评论是十分恰切的。

台城路·塞外七夕

纳兰性德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如许。

前人论纳兰性德词曰:“韵淡疑仙,思幽近鬼。”(杨芳灿《饮水词序》)这使我想起诗人李贺。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就夭折了,纳兰性德多活了四年,活到三十一岁,也算是早夭的。纳兰词里确乎有一缕缕抽不尽的哀怨,诉不完的相思,但其语言并不晦涩,自有一种清新婉丽之态隐现于纸上。这也许就是纳兰词特有的风格吧。

这首词把一段优美的传说和由这传说所引起的种种联想组织在塞外的背景上,又将天上的欢聚和人间的别离加以对照,何等凄婉,何等苍凉。开头一句“白狼河北秋偏早”扣题目里的“塞外”二字。“白狼河”就是现在的大凌河,秋天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似乎有意逗引他的秋愁。第二句“星桥又迎河鼓”,扣题目里的“七夕”二字。银河上的鹊桥一年一度搭了起来,迎接牛郎(即牵牛星、河鼓)去和织女相会,不知已有几多春秋。如今又是七月七日,又是他们相会的佳期,只身漂泊塞外的年轻词人该做何感想呢?这留在下阕里写。上阕先写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清漏频移”是说时间过得很快,“漏”上着一“清”字,是将时漏中水之清移来形容时漏本身,措词新颖。“微云欲湿”表面看来似乎不通,难道云还有干湿之别吗?然而敏感的词人偏偏以“欲湿”二字形容微云的变化。夜间,人在露天里站久了,衣服会潮湿的。词人遂想象那微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湿的。“正是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李诗曰:“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秦词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诗和秦词都是写七夕,都是以“金风玉露”这样富有色感和质感的词藻形容七月七日的夜晚,纳兰性德将它信手拈来,用到自己的词里,恰到好处。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